当前位置:首页 > 手机资讯 > 正文

懒人建站——小白都能看懂

懒人建站——小白都能看懂

IT人士可能由于有技术基础的缘故,写出来的建站指南,在小白看来简直是上帝视角,起点太高。我来用普通人的视角,自己的亲身体验,让大家都能看懂,先从最懒的说起。

最懒的方法是——不建站

我有微信公众号、有微博、有贴吧...各种社交方式我全有,而且是同步更新,朋友们选择联系哪个都一样。之所以萌生了建站的念头,是因为在公众号被屏蔽了两篇关于国家“大事”的文章。我不关心国家,通常不会谈这个话题,只不过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,既然生活在这个国家,偶尔涉及几次还是可能的。

被屏蔽后,我不甘心被,就发到新浪微博了,一直好端端的存在着。但是,从此开始,各处不再同步,并不是联系哪个都一样了。我需要整合,那么最懒的方法是什么呢?就是不建站!

不建站怎么整合呢?买个.tel域名,这个域名很特殊,是唯一不需要建站的域名,你可以直接把全部联系方式存在域名的服务器。所以,.tel域名也被叫做电子名片,唯一作用就是整合联系方式。

优点:最懒

缺点:只是把东一块西一块的你,拼合起来了,没有融合。

我的公众号整齐但不完整,像一笼屉小笼包,被拿走了几个;我的新浪微博完整但乱糟糟,就是一张披萨——馅都是一股脑摊在饼上。.tel对此毫无改变,仅仅是让大家能找到这些地方,这些地方依然是原先的样子。

以下2个方法,就是建站了,只适合写博客的人。很多人说,这年头没人写博了。我认为,可以说没人“玩”博客了,不能说没人“写”博客了,至少我知道的写博名人就不少。博客没有没落,只是撇掉了泡沫。博客本来就不适合所有人,大部分人没有能力常年原创。自从有了社交平台,有了碎片化的玩法,大众被分流走了是正常的规律。现在的博客,只是沉淀下来了。微信热闹,只不过是垃圾生产快罢了。越“碎”的工具越适合大众,微信随便拍拍、随便扫扫就能,并且也好意思发布,能不火么?

有多少人的微信,把朋友圈关了?微博稍好一些,大家秀的时候,还稍微顾及一下颜面,例如,同样是食物照,微信是吃顿平常的饭都敢拍下来发朋友圈,玩微博的至少会考虑一下,不是有特色的食物就不秀了,但这两种碎片人,在博客群体都罕见。还是拿食物照来比较吧,在博客上见到食物照,要么这博主很会教人做食物,要么这博主很会评价食物,要么这食物实在是罕见。

建站方法1——独立空间

双独,独立的域名,独立的空间。既然是懒人建站,我怎么说独立空间呢?很多人以为独立空间缺点是麻烦,优点是自由,实际上,一点也不!

独立空间一点都不麻烦,因为可以买模板,或者选用空间商赠送的模板,实际操作不比写微博麻烦。而且很多模板还配套了触屏版。编辑一次,在电脑和手机两边看,都是赏心悦目,不用两边都编辑。费用也不贵,如果音频和视频都外链,空间只存文字和图片,一年大约200块人民币就可以搞定,和博客托管费用差不多。

独立空间的自由,其实有限。如果用国内的主机,必须备案!

如果用国外的主机,虽然不用备案了,但是大陆浏览速度慢。而且,不要以为流亡海外就自由了,如果有出格的言论,会被屏蔽。虽然在国外的域名商手里买域名,中国的部门无法对你停止解析,但是可以屏蔽啊。(关于停止解析,我在《》有详谈,这里不赘述)停止解析就是你整个儿消失了,全世界都看不到你;被屏蔽就是,你还好端端的存在着,但是中国人民看不到你了。或许你会翻墙,可是你的读者未必都会,大部分时间你只能和老外做朋友了。

建站方法2——托管平台

单个独,独立的域名,不独立的空间,托管于平台。

坏处是:自由度又缩小了一点。独立空间的网站是否被屏蔽,只需要被有关部门的标准限制。而托管于平台的网站,还要被平台的规定限制。为了减少麻烦,平台的规则反而比有关部门更紧。比如,我在Lofter被屏蔽了两篇文章《》

屏蔽这事儿,大家不要只看不自在的一面,其实也是有好处的,就是有平台限制着,自己的言论就不会太出格,以至于脱缰野马,某天整个网站被屏蔽。网站被屏蔽不如文章被屏蔽,丢卒保帅。若是确信自己的文章,并不触及有关部门的底线,只是这个平台小题大作,咱可以发表在别的平台,然后用链接整合过来,并不影响网站的完整。反正,朋友们记住的是咱的域名,而不是某几个平台。

所以,微信公众号和Lofter都屏蔽了我同样的文章,我却有不同的心情。在微信就感到不安,因为在微信,我是寄人篱下,如果微信平台删我的账号,寄居在这个平台的关系链就彻底消散了。于是我明白,宣传自己时,不能再说微信号了,这个东西并不是我的,我没必要宣传别人的东西。同样是屏蔽文章,我在Lofter就很平静,因为在Lofter我绑定的是自己的顶级域名,即使删号,我转移到别的平台,域名没变。朋友们能察觉的不同,仅仅是模板换了,只会以为我审美疲劳,于是重新装修而已。而且Lofter对数据的转入转出,支持很多平台,来去自由。并不像微信那样不支持别家。微信像是用免费诱饵,哄着你去铺开微信这个产品的知名度,你以为免费的使用了一款产品,其实你只是不拿工资的打工仔。Lofter像是好客的主人,咱来做客,双向选择,即使客人被主人赶走,也没有损失。

虽然没损失,终究稍微麻烦了一点,为何我的站是托管在Lofter呢?相对于独立空间,平台的好处是:同类用户能够方便的相互浏览。同一个平台的邻居,可以按照标签浏览平台上的文章,只要对方设置的是公开,就可能相遇。这一点,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,如果你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宣传力度已经很大,可能看不上平台带来的这一点点观众,博客平台带来的人数,肯定远远不如微博的。如果你和我一样,很想要增加观众的质,而不是量,那么就继续看我选平台的过程吧。毕竟博主是一帮有创造力的人,能认识这样的邻居是一件乐事。

我原先打算用博客大巴,可惜必须备案才允许绑域名。我的网站不怕备案,只是不想备案。这些有关部门的20个工作日办事效率,造成的结果像是:你明明有一辆跑车,却要用驴子来拉这辆跑车。虽然现在备案速度没那么慢了,但是,一旦套上了紧箍咒,哪天念咒就不在于咱们了。马上念咒,聪明人都不会做的。所以,别看现在,想想未来。

不备案的,我只找到两家,一家是72松,一家是Lofter。

72松(72pines)

早在2008年,我买第一个域名的时候,就知道72松。这些年陆续死掉了很多博客托管平台,不知道是否有备案的因素。反正远渡重洋的72松是活下来了。由于服务器在国外,完全不用管备案这事儿。可惜这个月竟然打不开了!不知道是被屏蔽了还是肿么了?

乐乎(Lofter)

我不喜欢用免费的东西,因为免费往往意味着,对方可以对你不负责任。不过,由于之前用过网易的产品,比如网游加速器,并不因为免费了,就只加速自家游戏。一个免费加速器,兢兢业业的稳定加速别家的游戏,这是什么精神?简直是白求恩精神!另外我还使用过网易的,仅免费版就比很多别家的收费版用着更爽,没遇到过出错。由于对这两款产品印象好,并不担心Lofter因为免费而影响品质。

关于轻博客中除了Lofter,都全军覆没了这事儿,我的看法是:无论是轻博客还是富微博,两个名词取得都很失败,轻和富都没挠到痒处。轻这个概念,无非是在暗示操作面板和模板更简洁而已。博客多出来的功能,咱可以不用嘛,博客也有很多简约模板可以选嘛,“轻”丝毫没有冲击力。富微博同样没有杀伤力,国外Twitter功能缺少很多,Tumblr应运而生。而国内的新浪微博能分享音频、能分享视频、能分享网页链接、能上传图片、甚至有相册,更狠的是——还有长微博功能,突破了字数限制。富微博“富”在哪里?这俩词纯属媒体误导。

不过,我认为Lofter很成功,这种成功并不是用户量多么巨大。产品定位不同,不能和那些为了铺开用户量,而放弃逼格的东西比较。微信的恶俗,刚才说博客泡沫时说过了,就不举例了。Lofter的成功在于氛围。现在轻博客的鼻祖Tumblr,对于大陆是处于半墙状态,能上,但是速度比蜗牛还慢。我认为,如果未来Tumblr能正常使用了,也不会对Lofter造成冲击。Lofter的氛围已成,用户粘性很大。

我认为,Lofter明显是完全继承了博客的创作基因,杂交了一部分微博的社交基因。由于有完整的创作基因,所以碎片化的微博无法取代它;由于有部分社交基因,所以比传统博客更有吸引力。这才是抓住了重点,而不是无关痛痒的“轻”和“富”。

完整的创作基因

1、格调

Lofter是靠摄影、绘画起家的,这类有一技之长的用户,因为自身格调高,对产品格调很挑剔。例如,我见过有画家在博客展示作品,但没见过这类人在QQ空间展示作品,QQ的逼格低可能是因素之一。顺便说一下,大家说大陆的轻博客,除了Lofter都全军覆没,这么说有遗漏,有些轻博客并没有以轻博客这个名字在吆喝,例如豆瓣小站,对别的群体未必有多大粘性,可是在原创音乐圈子始终有不少人在用。总之,Lofter一开始就强调原创,有一套严格的版权保护机制,使优质客户愿意来这个平台分享。一开始就干净,而不是像别的平台事后清洗。

再就是宣传定位高。拿微博来比较一下,不跟qing比较了,不仅因为“轻”死了,更因为qing.sina.com只是个二级域名,让我很怀疑qing这款产品的诚意,而且其功能和微博捆绑太紧密,让我不禁怀疑,是用来做实验,给微博增加功能之前的小白鼠。lofter.com和weibo.com同为顶级域名,看出这两款产品在各自的亲爹手里都是受重视的。企业对产品用顶级域名,和咱个人不同,不是一年多少注册费这点儿芝麻小钱。比如,163.com经过这么多年,大家都认识,而Lofter是个新面孔,可想而知要额外投入宣传成本。从取名就可以看出,Lofter一开始就不打算取悦全部阶层,若是打算就会和weibo一样选择拼音。很多人说Lofter域名选得失败,这样说太自作聪明了,不是全部产品的目标都是以“客户多”为标准的,有的要的是量,有的要的是质。比较完域名,还有许多可以用来比较的细节,大家都能感受得出,我就不多说了。我认为基调高,如果太高冷,尚可以慢慢降低身段;但是一开始就低,未来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。轻博客本质带有博客的创作基因,不适合大众。因此Lofter的高定位,我认为很搭调。

2、关注内容

编辑页面,明显看到Lofter摒弃了一切与内容无关的功能。一开始我用着不习惯,字号大小呢?字体颜色呢?后来,感觉其实没有了那些碍眼的功能,更能集中精神于内容。然后注意到了,很多围绕着内容生产的功能,例如合作撰写、建立子站等。

关于建立子站,虽然我现在尚未使用,但是计划要用到的。有的人是按照主题建立子站,这样由于一个主题吸引来的访客,就不会看到可能不感兴趣的别的主题。我的网站是个人展示,更自我一些,更喜欢访客能看到一个立体的我,所以,就没按主题来分。计划是按语言,过阵子腾出时间,建一个英文子站。

虽然我对于主题没有建立子站,但是可以链接标签,这样也能分类整齐。这一功能,博客也有,可是微博就不行了。微博能贴标签,可是若是我每篇只贴一个标签,被看到的几率不大;如果5个标签贴满,就意味着访客按标签来浏览,会看到一些重复。想要不重复,也可以不按标签,按照日期浏览,但是会看到不感兴趣的主题。博客能自己编辑链接,就没有这个麻烦,按我链接的标签浏览,既不会看到无关主题,也不会重复。

部分社交基因

说到社交基因,不得不说说现在应用最广泛的两款产品:腾讯的微信和新浪的微博。微信有摇一摇等功能,不过我从来不用这类功能,我认为随机加陌生人简直莫名其妙。刨除随机方式,只能已知的人之间互相加,完全就是一款即时通讯工具。陌生人无法根据兴趣产生交集,哪里社交了?微博则可以根据兴趣,根据对方的人际关系网和自己的交点... ...各种合理的方式结识陌生人,而不是微信见鬼的方式。再说说微信的公众号,将其划分在社交平台,也完全是分类错误,公众号没有丝毫社交基因,我认为它就是电话答录机的视觉版本,好处是整齐,可以回复编号或关键词点播内容。可是哪里社交?连公开讨论都没有!公开讨论是社交元素里,最基本的了吧,连传统博客这个社交元素不多的产品,都有公开讨论!我认为,微信根本就不属于社交平台,实际使用中必须寄生在社交平台。通过社交平台结识陌生人,留个微信号作为联系方式,微信本身没有任何扩展人脉的功能。微信仅仅是即时通讯工具,那么,目前用得最广的社交平台,只有新浪微博。能拿来对比社交基因的,只有微博。

Lofter杂交社交基因时,明显做了取舍。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,舍掉了妨碍内容的功能。

完全舍弃掉的是“认证”

微博由于是社交为主,氛围就是鼓励转载。这对于社交很不错,咱写篇文章,当然觉得被转载越多越开心。可是,也有不便之处,之前我对于粉我的人,都互粉了,觉得喜欢我的内容的人,有同样的喜好,TA写的东西,我会喜欢。结果,一次次点开,看到一堆转载,像是走错了门,到了陌生人的家。后来,就只互粉同样是V认证的人了,这样的人有原创的概率高一些。但是,微博加V认证,只看粉丝量和身份,而不是看内容。你可以看到认证原因是牙医,但微博里大谈高尔夫的家伙,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人比比皆是。这种喜感的情形,在Lofter是没有的,因为这里没有加V认证这回事,评选达人是看内容,不看身份。而且达人也仅仅是在分类中获得推荐的机会,并没有特殊标识,没有影响用户之间的平等。被选上固然开心,没被选上也不失落。例如,现在看到的达人都是以图取胜,我这种大坨大坨码字的人,不用想入选达人这回事了,但还是愿意在Lofter分享文字。

部分取舍的是“加关注”

传统博客没有加关注的功能,想要获得朋友的更新,只能借助RSS来订阅。Lofter对于加关注这个功能,做出的取舍就是,取了这个功能,舍了显示数量。每个用户的粉丝数量只有本人能看到,这样就减少了虚荣心,由此,对内容创作的益处就是减少了浮躁,例如我就没在Lofter见到标题党。

此外,还有微博没有的,话题功能。微博的粉丝群是以人为中心,Loter的话题则是以内容为中心。

跟独立博客相比,Lofter有社交优势,可是也不是没有缺点。

缺点1、广告

用电脑浏览,会觉得Lofter简直太善良了,除了页底“Powered by LOFTER”这行蚂蚁大小的字,没有别的存在痕迹了。这一点,没可说的,哪怕是花钱买的模板,要是不会修,也是会在“Powered by ***”见到模板作者的名字。这里不是博主的名字,并不会让人感觉奇怪。总之,PC版的Lofter无可挑剔,绑上自己的顶级域名,拿去给朋友看,倍儿有面子。

可是触屏版就,唉。本来以为,轻博客这种小清新产品,不用担心会出现广告,例如tumblr就不靠广告盈利,而是卖模板。结果,在Lofter触屏版见到了安装APP的提示,虽然这也可以说不算广告,但是出现了3次也太... ...

一处是页头,可以叉掉,不过叉号的颜色不明显。一处是固定在屏幕下方。最后一处是页末。

如果就一处提示安装Lofter,我不会介意。虽然Lofter有生成自己的APP的功能,我不认为有人会为了我一个人安装一个应用。纯资讯类的APP,人们通常愿意安装的是平台的APP,有规模效应,才值得装。与其期待大家安装我的APP,不如期待大家安装Lofter的APP并关注我,这样概率高。所以,我并不介意Lofter的安装提示,关键是这么频繁,太毁基调啦!知道Lofter的人,很多都装了它的应用,所以,这3处提示影响最大的还是陌生人。而陌生人看到,感受如何呢?我得到的好心提醒是:“你中病毒了,网站被挂了一堆广告!”网站的粘性不如APP,网站的触屏版仅仅是初步展示,最后还是要落实在APP。提示装APP本来是好事,可惜过犹不及~冏~期待Lofter能精简提示,或者对绑域名用户收费,去掉提示。

缺点2、没有WP系统客户端

虽然WP系统用户不多,还是有一些铁杆粉丝的,有些亮点让人不愿意抛弃它,比如我就是因为cortana比siri聪明,而更喜欢WP。作为排名第三的系统,小企业几乎都舍弃了它,很多大企业则没有放弃它,比如微信微博都有WP客户端。虽然,不能用有没有WP客户端,来判断企业大小,但是一家大企业不做WP客户端,终归感觉不够认真。

总结:博客、轻博客、微博,虽然都带”博“字,可是侧重完全不同:博客是内容为重,带丁点儿社交;轻博客是内容为中心,带部分社交;微博是社交为主,捎带内容。关于社交,最擅长的还是微博,所以,无论是选择独立博客还是选择绑定到Lofter,若想迅速铺开人脉,还是得用微博。只是铺开的人脉,最终落实在哪里?我自从有了轻博,不再宣传微信公众号了。落实在独立博客也是很好的选择,总之,只有自己的顶级域名,才是值得宣传和落实的。

最新文章